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思路
2014-03-03 19:08:43   来源:财务经理人网   评论:0 点击:

一般来说,分析财务报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应就单张表进行相关分析,把握企业的基本情况

  偿债能力包括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离不了计算流动比例、速动比例、现金比例和利息保障倍数。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就要计算长期资产与长期债务的比率,如果该比率大于1,则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较强。偿债能力的好坏反映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要知道股东对风险都是胆战心惊的。

  分析盈利能力既要看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又要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稳定获取较高利润的能力。生产经营的获利能力主要是看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和单位净资产获取经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股份公司中用每股现金净流量表示,非股份公司用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平均净资产的商表示)。分析时既要观察一个会计期间的指标情况,又要通过数个会计期的指标动态观察盈利能力的发展趋势,判断经营风险与收益水平是否对称。

  分析营运能力就要计算营运资金额度、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净营运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这几个比例,营运能力的高低最终落脚在盈利能力指标上。

  有时经营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会存在着冲突,经营管理层为了获取高额薪金往往会通过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告虚构业绩。关注数个期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看看各会计期间的净利润分别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企业操纵账面利润一般是没有现金流量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例指标过低,就有虚盈实亏的可能。长期来看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应该是一致的,长期存在着大额差距必然存在问题。

  (三)债权人分析财务报告的思路

  债权人关心企业是否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决策是决定是否给目标企业提供信用以及是否需要提前收回债权。他们分析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回答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公司为什么需要额外筹集资金;(2)公司还本付息所需要的资金可能来源是什么;(3)公司对以前期间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是否能按时足额偿还;(4)公司将来在哪些方面可能还需要借款。

  债权人分析报表需要观察企业三到五年的财务报告信息,分析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变动趋势,同时还需关注相关比例的变动趋势。银行界常用的相关比例指标及其参考标准如下:

  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参考值为65%—85%)    流动比例(参考值为150%—100%)

  速动比例(参考值为100%—50%)     现金比例

  利息保障倍数(参考值为1.5—1)

  盈利能力指标

  资产报酬率(参考值为10%—3%)     销售成本率

  销售费用率                           销售净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权益净利率)

  营运能力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

  营运资金周转天数                            营运资金额度      周转天数额度

  资金指标

  现金支付能力                         营运资金需求

  (四)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时对纳税人的评估分析思路

  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主要是出自税务稽查的需要,他们评估分析的目的就是看看企业有无逃税、漏税、偷税的嫌疑。一般评估首先从分析税负开始,然后针对税负低于正常峰值的情况展开分析。

  1、增值税的纳税评估思路

  分析评估增值税纳税情况首先从计算税负开始,

  增值税的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的应税主营业务收入

  然后将税负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等指标配合起来与其正常峰值进行比较,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而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的,均可列入疑点范围。根据企业报送的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进行毛益测算。

  对销项税额的评估应侧重查证有无账外经营、瞒报、迟报计税销售额,混淆增值税和营业税征税范围,错用税率等问题。

  对进项税额的评估主要是通过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指标进行分析,

  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少额)×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

  2、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思路

  分析评估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首先要从四个一类指标入手,这四个一类指标是所得税的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简称税利润负率)、所得税贡献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所得税的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利润总额×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简称税利润负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总额×100%

  所得税贡献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果一类指标存在异常,就要运用二类指标中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原因,这里所说的二类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营业费用(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所得税负担变动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应纳所得税额变动率、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配比指标。

  如果二类指标存在异常,就要运用三类指标中影响的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原因,这里所说的三类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营业外收支增减额、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及税前列支费用扣除指标。

相关热词搜索:财务报告 分析

上一篇:如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
下一篇: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