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识别与控制
2014-02-28 18:51:25   来源:翰飞会计培训   评论:0 点击:

 近年来,随着我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企业风险控制,一些企业最终只能昙花

  三、监控存货占用,防范资产损失

  为了快速响应市场,中小企业的存货一般占用比例较大,其占用的合理性、资产的有效性、手续的完整性是管理的重点,存货管理常常容易出现短缺风险、过量风险和质量风险。在管理上甄别出的常见问题:

  (1)没有存货进、出、存台帐,以流水账代替台帐;(2)进、出仓库手续不完整,单据不齐全;(3)白条抵库,甚至无凭据出库现象;(4)发货后长期不开票,导致账实不符;(5)不开展库龄分析,积压存货常被管理忽视。

  以上问题的产生极易造成物资丢失、账实不符,因为手续不完善,发现问题就难以追根溯源。为此要加强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1)结合公司经营状况,制定企业存货管理制度和流转程序,明确管理者责任;

  (2)建立存货进、出台帐,对存货的收、发、存进行详细记录,完善出入库手续;

  (3)强化内部控制,确保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采购与销售、付款与收款、入库与出库等环节,不能一人全程操作;

  (4)材料采购采用先进后出,避免由于时间等原因引起物资的积压和报废;

  (5)定期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6)建立库龄分析制度,对长期呆滞库存予以重点关注,及时处理;

  (7)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即时库存管理系统,做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

  四、树立纳税意识,规避税务风险

  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的主要来源,更是国家机器运转的源泉,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因此,照章纳税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否则,企业或个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在遵守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政策实施纳税筹划,通过延缓或减少税负来提高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在税收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

  (1)商品发出长期不开发票,认为客户不要发票,通过长期不开票来降低税负;

  (2)多记费用稀释利润,套取现金,达到双重避税的目的;

  (3)利润分红和增资扩股时用单位资金代缴个人所得税;

  (4)不按时申报纳税,心存侥幸。

  中小企业不合法纳税,就可能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从而得不偿失,使公司产生诚信危机。因此,在管理中要遵循以下几方面:

  (1)提高对税收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

  (2)及时了解,认真学习、领会国家颁布的各种税收条款;

  (3)及时申报,按章纳税,杜绝偷漏税行为;

  (4)加强发票真伪辨别,防范假发票给企业带来的税收风险。

  上述四项风险可谓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风险,要有效规避更多风险,企业需要从源头予以管控,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经营

  企业必须依法承担对国家、社会和资产所有者的义务与责任,经营管理者是第一责任人,企业经营管理者要知法、用法、守法,熟知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贯彻落实好《公司法》、《会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经营,使企业健康发展,决不能因触法而破坏公司多年经营起的品牌声誉。

  2.加强制度和流程建设,强化内部控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并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进行制度建设,流程规划,让全部工作都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增强免疫力

  市场瞬息万变,风险更是无处不在,按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科学的职务分工、严格的职位设置和严密的授权管理,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及时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

  4.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现代化的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拓展,如果管控手段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模式上,就无法实现对各下属单位的集中、及时、有效的管理,公司应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有效的即时库存系统,来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

相关热词搜索:解析 中小型 企业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财务人员到管理会计的转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