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会计分录下的不正当行为
2013-12-19 14:02:04   来源:www.hanfeikj.com   评论:0 点击:

案例为稽查局在对某商场属国有商业零售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检查时发现的正常会计分录下的不正当行为税务处理案例:

一、基本情况:
 
      某商场属国有商业零售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款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2012年3月,税务机关对该企业2011年度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了这样两笔会计分录:一笔是2011年10月40#凭证,从某公司购进电视机一台,价款5199.15元,税款883.85元,价税合计6083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A公司                                 5199.15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83.85
   贷:银行存款                                             6083
 
另一笔是2011年12月8#凭证,收回电视机价款,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                                               5199.15
   贷:应收账款-----A公司                                    5199.15
 
检查人员经了解,其真实情况是某消费者委托该企业业务员购买电视机一台,业务员与企业财会人员共谋做假账,将购进电视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入账抵扣,挂“应收账款”,不计“库存商品”账,从而多列进项税款8883.58元,形成故意偷税。
 
二、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
 
      根据规定,企业采购的货物,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采购成本金额,借记“商品采购”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销售货物,按照实现的销售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稽查局确认该企业严重违反了增值税账务处理的规定,在账务上故意作假,将国家税款送人情,属于故意偷税行为。为此,税务机关对该单位作出补缴883.85元的处理决定,并同时处以所偷税款2倍的罚款。




阅读本文您可能还喜欢:

       
常见的企业如何合理避税方法和案例

       创业者应该知道的有关税务知识!

相关热词搜索:常会 计分 不正当

上一篇:委托代销中偷税案例
下一篇:营改增试点一般纳税人认定事项明确

分享到: 收藏